途行松商旅网-商旅出行服务管家,为您的出行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网站首页  >  特产  >  全国各地特产  >  四川省特产  >  凉山彝族自治州特产  >  会理绿陶
产品编号:3118282

会理绿陶

会理绿陶是四川著名产品。因采用“孔雀绿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川陶中独具一格。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美术学院协助下,发展了多种花釉,如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产品由原来的十多种增加到二百多种,产品中有:富有民族风格的龙凤酒具,小巧玲珑的变形动物,造型各异的花瓶、花插、壁挂、台灯、茶具、笔洗等。
价格¥0 促销价电询优惠价
已售2 累计评论0
  • 积分促销
    购买产品可获赠得10积分、积分可抵现¥5、评论产品可获赠10积分
  • 选择套餐
  • 购买数量
    + (库存78件)
是否可退: 不可退
立即购买
产品介绍

会理绿陶是四川著名产品。因采用“孔雀绿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川陶中独具一格。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美术学院协助下,发展了多种花釉,如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产品由原来的十多种增加到二百多种,产品中有:富有民族风格的龙凤酒具,小巧玲珑的变形动物,造型各异的花瓶、花插、壁挂、台灯、茶具、笔洗等。

会理绿陶主要的原材料为白泥陶土,以特殊工艺制作,釉色用天然孔雀石碾制成浆再加谷糠灰浆、坯浆制成。经验丰富的釉工配制出的绿釉,烧成后碧绿、晶莹,极为光亮。在各种温度下,可出现墨绿、碧绿以及别称“青菜绿”等不同色调。因其色呈绿色,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绿陶”。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告“会理绿陶”获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这标志着“会理绿陶”有了一张标志,其特定人文技艺和自然资源价值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对推动会理绿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文名会理绿陶

外文名:the green pottery of huili

产    地:四川省会理县

历    史:始于宋末元初

颜    色:绿色

质    地:光亮、晶莹、碧绿

特    点:胎体白而细,富于窑变

原材料:白泥陶土

360截图20210218092104135

会理绿陶

“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瓷。”会理制陶业历史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陶器。

会理制陶始于唐盛于明。因为是用孔雀石配方烧制而成绿釉陶,故有“会理绿陶”美誉,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绿陶。

据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的绿釉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历经数百年在民间兴盛不衰,至今,仍有民间人士传承祖辈工艺手工制作绿陶。因其釉色意境,会理绿陶深受各界赞扬和珍爱,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件绿陶产品的诞生,首先要选用会理当地的天然泥巴晒干,加水成泥,然后加入白砂石、粘土,再加水拌匀制成浆,干燥后而得坯泥。坯泥就可用来制作各种造型,如茶杯、陶罐、酒具等。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釉。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将矿石粉碎制成浆,经过淘洗,和入不同颜色的矿石浆水,就制成不同颜色的釉。老韩说:“绿陶以釉色取胜,我研制的釉色如今有近千种,可烧制出翠绿、铁红、碧绿、土黄、粉蓝、雨点等四十余种釉色。”

经过修坯、脱坯,就可把釉上到坯上,完后入窑烧制。老韩说:“绿陶都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老韩家有11个土窑,都是仿制古代的窑建成,由于他的父亲、师傅、师祖等都是以制陶为业,老韩也因此掌握了精湛娴熟的工艺。每一窑都采用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经过50小时的烧制,即可出炉。出炉后的产品主色为“绿、红、黄、黑”。

会理绿陶特殊的工艺是用陶的原材料(即高温粘土)制作,用瓷的工艺(即达1200度以上的高温)成型烧造。一般陶都是低温烧制,高温下会熔融。而会理绿陶却是高温烧制,达1260度以上,像烧瓷一样的温度。它与瓷不同是作胎原材料不同:瓷是瓷土,而它是陶土。这就是会理绿陶的又一特殊之处。会理绿陶都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是致密烧结,所以它的总气孔率和吸水率与瓷器一样都非常低,声音清脆,属精陶。而且高温釉不含铅,无毒无害、耐高温、耐酸碱,所以人们对会理绿陶又引申了一层绿色环保之意,‘绿陶’的‘绿’就有了双重意思。 


地理位置

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辖元面积4527.7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万(2012年)。

会理县,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60截图20210218092049020

工艺特色

会理的陶瓷业能逾数百年而兴盛不衰,溯其根源在于本地丰富的原材料和独特的釉色原料,还有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工艺。会理陶瓷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高温粘土、高岭土、金、银、铜、镍等有色矿产釉料和木材、燃煤等。会理的陶釉采用一次上釉高温(1300℃左右)烧制,形成了主色“绿、红、黄”的高温三彩。从历代墓葬出土的陶瓷器物和窑址挖掘的陶瓷残片来看,会理陶艺从早期的碗、罐、杯、盘、盆、缸等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钵、壶、瓶、盂、人物、鸟兽等工艺品。从单纯使用土子(二氧化锰)绘制三方纹或二方连续带图案,到使用孔雀石(铜矿石)、明珠料、青花料为釉料,烧制绿釉、青花器皿,再发展到后来创造性使用金、银、铜、铁、钒、钛、钴、锰、镍等有色金属矿石为釉料,烧制出翠绿、碧绿、粉蓝、铁红、黑金沙、雨点、冰花、土黄、板栗等四十余种釉色,仿古件、飞禽走兽、人物花鸟等三百七十多种美术陶瓷产品。其日常陶瓷用品古朴简洁,结实耐用,价廉物美;而制作的人物花鸟、瓶、鼎、尊等工艺品因釉色晶莹光洁,立意浑厚古雅,色泽凝重斑斓,造型优美大方而深受群众喜爱。

工艺流程

一、制泥

会理陶的胎料主要产于距县城约15公里的原会理美术陶厂的后山――白泥山,山上有原生粘土和二次沉积泥,泥料的配制十分灵活,一般按陶器造型的需要选择以粘土或二次沉积泥为主料,也可将二者混合作为主料,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泡沙石,助溶剂等配料,再经过洗选、粉碎、过筛、清洗、沉降、压液、练泥、陈腐。会理泥料的可塑性很大,在成型时需根据器型大小选择粗或精细泥料。

二、制坯

会理陶的坯体主要是通过拉坯成型或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的传统会理陶使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慢速轮制工具。会理常年多风,气候干燥且日照时间长,使得注浆成型的效率非常高。当地陶厂和一些陶艺作坊都存有数以万计的石膏模子。在制坯时要充分考虑到坯子阴干和烧制后的收缩比,根据不同器型大小需要和泥料的软硬程度适当进行放尺。除了拉坯成型和注浆成型,还可以通过手工捏制法,盘筑法,打泥片,印坯等方式制坯。

三、修坯

为了使会理陶的表面更加光洁、细腻,便于施釉,需要对其进行修坯。成形后的会理陶坯必须进行干燥,当坯体有一定的强度时,即当地人称为“牛皮坯”(坯子的颜色呈现为牛皮纸般的暗黄色),即可开始修坯。

四、施釉

会理陶施釉之前必须清洁坯体后才可上釉。会理陶常用的施釉方法有浸釉,喷釉,浇釉,刷釉、荡釉等,有时打破常规的施釉方法会得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会理陶的釉色多以乳浊釉为主,釉浆的覆盖力很强。在施釉之前要充分了解各种釉色的特点,注意釉色的收缩率和流动性。

五、烧制

经过成形,干燥,修坯,施釉后的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才为成品。早期会理陶是在依山势而建的阶梯龙窑中烧制,烧窑所用燃料是当地的木柴、松柴等,窑具种类主要有间隔器(支钉,当地人称为抱母鸡籽)、匣钵等。会理美术陶厂于1977年引进推板窑,批量生产工艺陶,但烧制费工费料,且成品率也不高,所以通常使用电窑或气窑。会理陶的烧成温度在1200~1270℃左右,烧制的温度根据各种釉色的需要而变化,烧制的时间在8~10个小时。由于当地优质而稳定的胎料、釉料及当地陶工的高超技艺,会理陶得以在氧化气氛中一次性高温烧成。成品的收缩率大概在20%。 

艺术特点

会理陶属于民窑生产,生产工艺不受任何束缚,工匠艺人均来自民间,生产随心所欲,产品多为满足大众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些产品不免粗糙,但有一股沉稳、古拙的气息。会理陶的产品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得以畅销云南、四川的很多地区。

会理陶采用高温无铅釉彩烧制,釉层玻化,坯体瓷化,属于日本等国称为“炻器”的范围。会理陶的最大特色是其釉料以会理当地的天然矿石为主要发色原料,釉色烧成稳定,光洁度高,釉面效果浑厚素雅,自然纯朴。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釉料的配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会理陶的釉色自宋末元初发展到已有几百个种类,上千种釉面效果。按色彩来分可归纳出八个釉系,分别是绿釉系、红釉系、黑釉系、金沙釉系、乳白釉系、黄釉系、花釉系、结晶釉系。


历史传承

会理绿陶的兴旺发达不是偶然形成的,有人类生存发展的地方就有陶瓷的生产发展,会理绿陶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

会理制陶业发展历史久远,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陶器。现今发掘于会理县南阁乡境内雷家山西汉古墓群,面积约4200平方米。在清理发掘的一座残墓中出土了70余件器物,其中陶器30余件,主要有罐、高足杯、尊形器、纺轮等。纹饰为三角戳印纹、刻画弦纹、水波纹。可见,从汉代起,会理制陶就有了一定发展。

从考古资料了解到:位于会理县老街乡石厂村五组地处长山梁子南坡的碗厂湾瓷窑遗址,总面积9311平方米。在长山梁子的三条山脊上分别建有窑子,窑炉为龙窑。器型有碗、盘、杯、碟、饰件等。经初步确认该窑遗址的烧制应始于南宋晚期,鼎盛于元、明,属南方龙泉窑系。

会理鹿厂镇的鹿厂瓷厂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闻名。《会理州志.山川》(清同治本)即有“白泥山,三十里在鹿厂”的记载。厂后山的白泥山陶土储量约455万吨,厂址附近老拱山的孔雀石、沙河铺的方解石、明星村的白硅石、凤山营的赤铁矿以及红泥、白泥等辅助资源也极其丰足。据旧档案记:“民国三十八年有陶业48户,工人127人,年产值48500元”。产品以绿陶为主,年产日用陶器三十余万件,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元谋、永仁、禄劝、西昌、德昌、宁南等地。解放后陶瓷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购置了球磨机、练泥机、压滤机等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经解放前夕陶瓷专家向建三和四川美术学院师生的技术指导,艺术陶瓷产品质量有大幅度提高。

1949年至1952年,窑子先后停烧。1953年政府着手恢复生产,组建鹿厂碗业生产合社。在以后的20年间,继“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生产已停滞不前;“文革”中受鹿厂地区武斗的影响,曾一度停产。

1958年,会理县政府在原陶瓷专家向建三创办的华宁瓷厂基础上创办益门瓷厂,将名为陶瓷生产合作社的原鹿厂瓷厂作为车间并入,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生产基地,5个车间,740名职工的规模,后因故解体,鹿厂瓷厂回复为集体所有制并更名会理县美术陶瓷厂。此外,会理农村还有生产粗陶等季节性副业的传统手工艺,土法烧制缸、坛、钵、罐、砂锅等数十种,其釉色棕黄,也有无釉原色土黄陶,造型古老原始,近似出土文物。 [8] 

古往今来绿陶一直沿用天然矿物作釉、原料,其中还加入植物灰等成份,经高温烧造后致密度高、声音清脆、无铅无毒、耐酸碱,各种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呈色、混熔、结晶,富于变化,可谓“入窑一色,出炉万彩”。

“中国唯一绿陶”是《走遍中国》对“会理绿陶”的高度评价。

“国内少见的陶瓷品种!”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当时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对“会理绿陶”大加赞赏。

1965年在广州中国对外贸易展览会上会理绿陶初露头角之后,省内外历届美术品展览,都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昆明、成都等城市。

1980年,参加美国展销,曾作赠品送外国专家作纪念,被视为珍品收藏。省工艺美术公司带有会理绿陶工艺品千余件赴美国费城展销,开展几天后全部售完。

1981年,会理美陶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更新陈设,全用会理绿陶大型浮雕花盆装饰,中央及省领导甚为满意。同年,省商品赴港展销时,带去的仿古陶被“宋城”一位经理看重,要求赴展方供货作餐具,不久香港“华中行”又要求赴展方提供产品。加拿大侨商“北美洲日斋艺品公司”总经理蔡明进先生,在北京目睹鹿厂美陶后,来信赞誉:“已有很高成就,衷心欣羡不已”,后来购去陶品120件。

1982年,会理绿陶工艺品获省旅游品金牌;同年在北京“团城”展销时又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产品优质奖;

1983年,会理美陶厂先后与外国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出口产品21种,数量3.36万件。随之,会理绿陶工艺品先后运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本、澳门、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84年,获轻工部及省政府优质产品奖。原蒋民宽省长为会理鹿厂陶瓷厂题写“雄踞世界”四字以鼓励。

至1985年,鹿厂瓷厂年产陶瓷157万件,产值58万元,其中工艺陶产值18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并漂洋过海,远销国际市场。

2009年,会理绿釉陶瓷(即会理绿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同年韩进富被命名为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在四川省经信委的直接指导下,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于2015年1月23日至9月15日组织进行了第七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通过评审专家对各市(州)经信委、协会推荐的参评者的申报资料、参评作品进行了审阅、审视、综合评审、复评,凉山州会理县韩进富被评为第七届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9年,在评选领导小组和省经信厅的直接领导下,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历时近4个月,最后经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领导小组审定,韩春寅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会理绿陶”,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成为了会理的一张名片。


所获荣誉

很多人一提到会理,那朗朗上口的便是“会理石榴”,殊不知会理的绿陶也是会理又一张响亮的绿色名片。“中国唯一绿陶”这是央视《走遍中国》对“会理绿陶”作出的高度评价。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就对“会理绿陶”情有独钟,称之为“国内少见的陶瓷品种!”。

1965年,会理绿陶在广州中国对外贸易展览会上引起轰动;

1980年,参加美国展销,曾作赠品送外国专家作纪念,被视为珍品收藏。

1980年,省工艺美术公司带有会理绿陶工艺品千余件赴美国费城展销,开展几天后全部售完。

1982年,会理绿陶工艺品获省旅游产品优质奖,同年,还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产品优质奖;

1984年,获国家轻工部和四川省政府优质奖;


2009年,会理绿釉陶瓷(即会理绿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目录。

2014年,四川省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2015年,四川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360截图20210218092032129

发展规划

于2009年7月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韩进富被命名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被列入四川省工艺美术千亿产业发展规划。 

经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父子多年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我国宋、元、明、清各代失传的名贵釉种有:梅子青、石榴红、天目釉、天青釉、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紫金砂、窑变山彩等八大釉系。

2015年1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下发了《关于征集文化产业项目的通知》,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化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各地的认真组织和积极推荐下,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确定了66个项目为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4个项目为2015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26个项目为2015年度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2015年4月17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公布了2015年特色文化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名单,四川全省有7个项目入选,其中,《凉山民族特色绿陶旅游纪念品开发应用》入选2015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

2016年5月,四川省社科联下发了《关于开展申报2016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申报,依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和相关文件要求,我们根据各地申报社科普及基地的材料,对他们进行初评、实地考察,再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最终依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党组共同研究认定:凉山州会理县社科联、会理绿陶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名称:会理绿陶艺术文化普及基地)等10家单位为我省第六批“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会理绿陶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会理旅游文化的精品代表。根据文化部相关文件精神,会理将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促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绿陶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会理绿陶工艺的保护传承,加快形成地方文化品牌。

我要咨询 我要提问
登录账号 联系电话 验证码 提交

最新订单

相关攻略

最新点评

24小时服务热线
0871-65820968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
游客中心
微信扫一扫,更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