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行松商旅网-商旅出行服务管家,为您的出行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网站首页  >  特产  >  全国各地特产  >  重庆市特产  >  铜梁区特产  >  铜梁龙灯-重庆特产
产品编号:3118175

铜梁龙灯-重庆特产

铜梁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始于明朝。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铜梁龙间综合艺术。
价格¥0 促销价电询优惠价
已售2 累计评论0
  • 积分促销
    购买产品可获赠得10积分、积分可抵现¥5、评论产品可获赠10积分
  • 选择套餐
  • 购买数量
    + (库存78件)
是否可退: 不可退
立即购买
产品介绍

铜梁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始于明朝。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铜梁龙间综合艺术。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


重庆市铜梁区

铜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龙灯艺术享誉海内外。

1984年和1999年,首都举办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两大盛典,九条铜梁大龙先后象征九州中华,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分别接受以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第二、第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到领导们的称赞。先后在国家级大赛中十获冠军,在国际大赛中两夺魁首,成就辉煌。

铜梁龙灯品种众多,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系列。龙灯系列阵容强大,主要有气势恢宏的铜梁大龙,端庄威严的正龙,激越火爆的火龙,古朴豪放的稻草龙,典雅灵秀的荷花龙,铿锵悦耳的竹梆龙,以及多姿多彩的彩龙、扁担龙、板凳龙、滚地龙等。彩灯系列幽默风趣,主要有大凤凰、亮狮、开山虎、鱼跃龙门、猪啃南瓜、犀牛望月、十八学士,以及三条鲜、蚌壳精、泥鳅吃汤元、雄鸡戏蜈蚣等。各种龙灯、彩灯因其品类不同而舞蹈各异,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组合,既可在舞台上作专业演出,也可在广场上作大型表演。以龙为题材的各种工艺制品,多达百余种,无不造型精美,巧夺天工,不但用于玩舞,而且用于装饰,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美、法、意、俄、日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十多个国家。不少工艺精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个人爱好者收藏。

铜梁龙灯的舞蹈套路非常丰富,充满着愉悦向上的激情,反映着火热的民间生活和淳朴的民俗风貌。特别是遐迩闻名的铜梁大龙全长50米,套路多达30余个,或腾越、或翻滚、或造型,交替变换。慢舞时雍容大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激越奔放,动人心魄。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场面极为热烈多采。由此体现出铜梁龙的鲜明特色:大龙具、大套路,组合大场面,体现大气势;以欢快的传统吹打乐,激烈的民间烟火,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各种龙舞、灯舞既保留了传统的巴渝风味,又融汇了现代意蕴,常令观众目不暇接,欣喜异常。有关专家评论说:"铜梁龙气势磅礴,确有神圣威严之感,是广场艺术中的上品"。

铜梁龙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考证起于明,盛于清,而誉于今。民间每年新春耍龙灯拜年,端午赛龙舟祭江,遇大旱玩黄荆龙求雨,企望龙凤呈祥,人寿年丰。古往今来,由笃信逐步演化为娱乐,相沿成习,孕育了铜梁龙灯这一巴渝民间艺术之花。

铜梁龙灯繁花似锦,传统盛事是春节龙灯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全县各乡镇舞龙代表队齐集县城,各种龙灯大会演,各类艺术大展赛,文化商贸结合,历时半月,热闹非凡。铜梁龙灯活动在当代发展为两大节日,一是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在10月举行;二是中华龙温泉旅游节,在5月举行。节日期间,中外顶级明星倾情演出,龙灯精品竞相展演赛,满城龙舞欢歌,吸引了不少国家的贵宾、客商与市内外数十万观众聚集龙乡共度佳节。


历史沿革

铜梁龙灯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铜梁龙灯两度进京参加国庆大典,铜梁舞龙队被中国龙狮协会冠名为“中国国家舞龙队”,铜梁龙具被国家体委指定为全国舞龙竞技比赛标准道具,铜梁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龙灯之乡”。作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龙文化的代表,中国龙灯文化集中地反映在铜梁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铜梁龙灯的滥觞已不可细考。根据古籍和文物资料以及民间传说,可以理出铜梁龙灯的大致走向。铜梁地处四川盆地腹心的渝西浅丘地带,据中科院“铜梁文化”发掘组称,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这里劳作生息,以后出土的商周、秦汉文物证明这里一直是富庶之邦。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建县以后,文化更加繁荣。《四川省通志》称“铜梁为古梁州之域,巴国之地,境内秀山重叠,巴水环流,民富物殷,人文兴盛。”当时有艺文传说,伏羲、女娲初制人烟时,奔波于天上,累毙于山野,所弃之杖受日月精华与天地灵气,变而成龙,降服了鬼怪和瘟疫。此后,人们在灾害来临或年关喜庆之时,总要草缚成龙,以杖高举进行祭祀和玩舞,企望消灾祛病,五谷丰登。民间传说又称,神龙因与百姓无缘,所以喜怒不定,致县域琼涪二江常发大水,淹没人畜庄稼,于是人们一边请鲁班修庙祭龙,一边在新春舞龙求吉,端午赛龙舟祭江,旱天玩黄荆龙求雨。以后由笃信演化为娱乐而相沿成习。

同时,古巴渝地区的几次大移民,如商周巴人由武落钟离山西迁、元明清的两次“湖广填四川”、以及本世纪抗日战争时期的外省民众内迁,都不断地丰富了铜梁的龙灯文化,使铜梁龙灯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得到一层又一层的深化和升华。17世纪的明清时代,四川盆地已经流行着这样的民谚:大足的菩萨(石刻)铜梁的龙(灯)。清《铜梁县志》更是浓墨重彩地记叙了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扮演 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铜梁龙灯是一个复合概念,既指它的工艺制品,又包括它的玩舞技艺;既指龙的形体与其照明灯具的有机组合,又指以龙制品领衔而与其他动植物及几何彩灯的有机组合。

铜梁龙灯的主要品种有火龙、正龙、彩龙、蠕龙、二龙、板凳龙、鲤鱼跳龙门、彩凤、泥鳅吃汤元、三条骖、十八学士、猪啃南瓜、亮狮、开山虎、犀牛望月、南瓜棚以及牌灯、瓜果灯、走马灯等。工艺为扎、裱、绘、粘、装五大工序,即竹编造型,纸绸裱糊,落墨彩绘,粘贴修饰和总装。

20世纪60年代初,因政治气候所致,龙灯会湮灭。70年代末,中国社会开始清明,民间的龙灯活动又见萌动。县政府文化部门介入扶持,并在上级文化机关和专家的支持下,对铜梁龙灯有组织地发掘整理,让铜梁龙灯会以更大的规模复现出来,龙灯的工艺制作和舞蹈技艺尤其后者出现了是长足的进步。90年代,中国中央政府将铜梁县命名为“中国龙灯之乡”。其主要根据是:“绵长的民俗性与广泛的普及性构成了铜梁龙灯的汪洋大海。这汪洋大海永不枯涸的终极原因在于它深不可测的文化意蕴和难以言说的艺术快感。”


表演活动

铜梁龙灯的表演分游行表演和广场表演。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为两种表演之集大成者。据铜梁县政协《文史资料》记载的龙灯会龙舞活动盛况大致如下:

岁末年终,铜梁县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自己最盛大的节日;

正月初一,各行各业的龙灯纷纷走上街头,招摇过市,竞相比美,向新年报到;

正月十二,龙灯正式结成大队,依次到各个庙堂和重要处所拜年,称为“出龙”;

正月十五,龙灯会进入高峰,千姿百态的龙灯队伍载歌载舞,欢乐前进;

观灯人如钱塘大潮,拥着自己心爱的龙灯一路狂欢。

是时,显示着大富大贵的牌灯开道,傲然的正龙、飘逸的小彩龙、活蹦乱跳的“十八学士”、拚抢不已的“三条鲹”、悠哉游哉的“鱼跃龙门”、天真的板凳龙、笨拙的“猪啃南瓜”、天风浩荡的大蠕龙、狂放无羁的火龙等品类最为抢眼夺目,或在游行中相互媲美,或就地“扯圈”展开套路,显尽各自风流。观灯人也可随时跨入队列,充当一名血性的舞龙者。

相关活动

20世纪70年代末,铜梁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向本体回归。1980年元旦,铜梁县文化部门组织民间艺人扎制一条大龙在县城公开玩舞。自此,蛰伏20余年后,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得以再世。

1982年,在全国性的民间文艺大搜集活动中,经重庆市文化部门的指导,铜梁县全面整理了自己的龙灯艺术。

1983年底,铜梁龙灯参加重庆市广场文艺调演,受到好评。

1984年元旦,铜梁文化局组队数百人,将铜梁龙灯会主要品种带至重庆主城区街道游展,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1984年4月,重庆杂技团携两条铜梁蠕龙赴西欧法、英、瑞、比等国演出,受到当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上,首钢工人舞着9条铜梁大蠕龙参加天安门大游行,世人为之瞩目。

198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舞龙大赛上,铜梁蠕龙舞获第一名金奖。

1992年,获第二届沈阳国际秧歌节最嘉奖。

1994年获福州“佐海杯”全国舞龙邀请赛第一名。

同年,铜梁龙具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道具;铜梁龙舞套路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套路。

1995年5月,获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舞龙比赛第一名。

同年7月获广东“挂绿杯”国际龙狮邀请赛金奖。

1996年,铜梁龙灯代表团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1997年,铜梁舞龙团在北京首届龙舞艺术节夺得最佳表演、最佳组织、最佳编导3项大奖。

1998年,铜梁龙灯赴新加坡举办灯会。

1999年,铜梁龙灯赴马来西亚举办灯会。

同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浙江获“龙港杯”舞龙邀请赛冠军。

同月,铜梁舞龙队在济南全国舞龙锦标赛上夺得“中国国家舞龙队”的冠名权。

同年10月,450人的铜梁龙灯代表团组成的“九龙方阵”、“龙凤牡丹呈祥”、“二龙戏珠”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庆典,再次轰动海内外。

2000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四届农运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

同年10月下旬,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在铜梁县城举办。其时,“龙之魂”大型歌舞晚会、“龙之风”中华龙舞邀请赛、“龙之本”中国龙文化与中国龙舞艺术学术研讨会、“龙之韵”2000年龙文化艺术展、2000年中华铜梁龙灯会等项目次第展开,把中国的龙灯文化和龙文化显著地提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2001年6月,铜梁龙灯代表团再度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同年,铜梁龙灯赴阿联酋举办灯会。

2002年5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二届运动大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

2002年1月和7月,铜梁舞龙队分别到香港、澳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03年1月,铜梁龙灯赴泰国举办灯会和舞龙表演。

2008年8月,铜梁龙灯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进行表演。

2009年10月,在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上铜梁龙灯作为演出第二篇章最后出场的节目,向全国人民献上了5分钟的精彩表演。

2010年8月,在上海世博会重庆文化周活动期间进行表演等。

艺术节

一、龙灯艺术节

公元2000年,是中国三千年一遇的千禧龙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于10月21日至25日在重庆市铜梁县举行。

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数千年来,由“龙”而产生、发展、凝聚形成的“龙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

“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作为以“龙”为中心的大型国家级艺术活动,本着“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发展龙文化,促进龙经济”的宗旨,大力推进中国龙文化的深入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强化海内外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本源意识。扬龙之威,抒龙之情,激励华夏儿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中国民族在新世纪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艺术节由九项主要活动组成:

一、“龙之魂”大型歌舞晚会暨开幕式。4000名演员及港台、大陆著名歌星周华健、任贤齐、宋祖英、吕继宏、韩磊等联袂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中华龙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观赏性。

二、“龙之韵”2000年龙文化艺术展。龙的沿革、中国现代龙灯大观、铜梁龙凤精品、中国龙美术书法金石篆刻精品等多方面再现龙文化艺术的内涵与表象。

三、“龙之风”中华龙舞表演邀请赛。国内外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龙舞队云集龙乡,尽显中华龙的迷人风采。

四、“龙之本”中国龙文化与龙舞学术研讨会。国内外数十名专家学者聚会铜梁,围绕“中国龙”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并出版发行了《中国龙文化龙舞论文集》和《中国铜梁龙灯艺术》两部专著。

五、中华铜梁龙灯会。集高科技与民俗民风于一体的龙灯会,百般花样,异彩纷呈。

六、“龙之情”中国西部经贸会。盛大的“商品展销”、“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活动,让600余家中外客商在惊讶和赞赏中真正认识了铜梁。

七、歌星笑星晚会。一批群众喜欢的歌星笑星那英、满文军、黄宏、腾格尔、李丹阳、白桦、邓小林、中江表妹等为龙乡带来了一个不眠之夜。

八、龙灯街头大游乐。整个艺术节期间,铜梁城区主街道和各广场全天候地展示铜梁龙灯风采。

九、艺术节闭幕式晚会。龙舞精品和礼花焰火融为一体,最大规模地展现龙舞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中华龙温泉旅游节(一、二届)

第一届中华龙温泉旅游节

200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铜梁县举行了中华龙温泉旅游节,国内外李玟、刘欢等众多当红明星和欧洲、非洲的艺术团队加盟献艺,与龙共舞。传统与时尚或相映生辉,或融为一炉,异彩喷薄,瑞气逼人。

第二届中华龙温泉旅游节

9月24日至10月6日,重庆铜梁第二届中华龙温泉旅游节隆重举行。本届旅游节除了沿袭上届内容——以龙灯文化展演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和以经贸洽谈签约为主的招商引资活动外,特别融入了铜梁县第一届运动会和铜梁县首届舞龙大赛以及中华龙温泉小姐形象大赛,所以更显热闹和更具看点。

代表品种编辑

铜梁龙灯的代表品种是为大蠕龙,世人将其直呼为“铜梁龙”。较之中国各地的龙,铜梁龙相对完美地从总体上传承了中国龙的一般特征:它起源于中国先民的原始思维,表现为一种吉祥崇拜的图腾形式。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化中,它既有商周文化的狞厉之美、秦汉时代的浪漫气势,又有唐宋的雍容和谐、明清的精美雕琢。同时,它又以其鲜明的四大特点,在中国龙灯的海洋中横空出世,独领风骚。

(1)、彩扎造型特色

铜梁龙全部为民间手工彩扎,工艺古朴,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图案清晰,装饰性强。龙头、龙身、龙尾三个主要部分都极为别致。其龙头既非北方龙头的马面样,也非南方龙头的蛇貌状,同时也一反四川盆地“哭龙慑虎笑狮子”的传统规范,而取型雄狮大张口,使之龙头高耸,口含宝珠,鼓目突腮,虬角劲健,长髯飞鬃,神态十分端庄和威严。其龙身硕长,胸径浑圆,既有北方龙的高、大、长特点,雄伟、庄重、浑实,体现出一种宏伟磅礴、富丽堂皇的气势;又有南方龙的轻巧、灵秀与精致特征,并能够伸缩自如,便于舞耍和展示技巧。其龙尾为五分叉的金鱼尾,而非人们常见的蛇尾或多分叉的蜈蚣尾,且遒劲高翘,灵活自如,美感突出。整个龙体全长50米,由24洞组成,象征着一年24个农事节令,洞洞可以点灯透亮,极具观赏效果。被誉为“龙灯之王”。

此外,它的其他附属道具,如龙门、云牌、水牌等,也同样浓墨重彩、大气古朴,与龙体既对比又呼应,在整体上显得极其协调统一。

(2)、表演艺术特色

铜梁龙的舞蹈套路十分丰富。早期有龙出洞、之字拐、三点头、拜四方、龙舔项、下钻洞、上翻身、横8字、大盘龙等。

富与改造,成型套路已达50多个,游、滚、翻、穿、绕、盘、腾、跃等多种基本技法,有机穿插,灵巧配合,在多变的构图和动作转换中,传达着神龙的雄浑气势、神韵风采和无穷意趣,给人以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享受……

然而,铜梁龙更为主要的表演艺术特色是:以大龙具、大场面、大套路、大变化来体现大气势、大情感。

铜梁龙因其龙具大而长的特点,舞耍时需要多人的参与和配合。一般舞1条龙需持宝手1人,舞龙手24人。而且通常在表演时,多是两条龙或数条龙一起进行,前有牌灯引导,旁有云牌、黄烟衬托,场面极为宏大。

铜梁龙因其龙具大而长的特点,以及雍容华贵的外貌与造型,按常理来说很难进行细腻的表演和做高难度的动作技巧。然而它却能够集南北龙舞之所长,既体现出北方龙的浩大和豪放气势,又同时具有南方龙舞的精美与灵巧特征;既有北方龙舞威猛有力、激烈奔放、浑朴昂扬等表意直接的“刚”,又有南方龙舞柔缓细腻、轻捷矫健、活泼灵巧、变化有致的“柔”;既有气韵上的“威、雄、豪、粗”,又有技巧上的“高、难、精、美”。正是这种兼收南北龙舞之所长而形成的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规定了铜梁龙所具有不同凡响的特殊美学品格——磅礴与细腻共存,浩大与精美同辉。

(3)、地方音乐特色

铜梁龙的伴奏音乐,有着浓郁的巴渝地方特色,主要伴奏乐器有川大锣、川大钵、川堂鼓、川唢呐等民间吹打乐器。曲牌多用“长锤”、“合牌”、“赶眼”、“陕锣”、“快扣板”、“水龙吟”、“朝天子”、“霸王鞭”、“伴灯鼓”、“双竹马”、“将军令”、“火把二流”等。

铜梁龙以川味锣鼓伴奏,先声夺人,别具一格,增添了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所用的曲牌音乐激烈火爆,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由于是现场套打,可以根据龙舞动时的情节变化和节奏快慢紧密地加以配合,因此能够丝丝入扣。打击乐与唢呐套打演奏,或急或徐,或扬或抑,时而优美抒缓,时而高昂激越,确实使人兴味无穷。

(4)、灯光烟火特色

铜梁龙的表演常与灯和烟火紧密相伴,互为烘托,共同渲染着现场热烈欢腾的气氛。因它的龙体内设有灯烛等照明装置,所以晚上玩舞起来龙身通体亮堂,飞鬃流彩,金光闪闪的巨龙在夜空中腾飞起舞,倍觉赏心悦目。同时,在舞龙现场,还常常伴随着鞭炮燃放,黄烟喷涌。随着开道的牌灯,铜梁龙呈现在云雾缭绕的广阔天空,时而腾飞,时而下旋,忽隐忽现,活灵活现,在陶醉中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铜梁龙正是以其彩扎妙、气势宏、表演细、套路精、变化多、乐队强、场面大、烟雾绕、气氛浓、震撼强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审美价值。

铜梁龙灯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其发展经过了火龙、正龙、肉龙三个阶段。早期的火龙用绳索、竹篓连接头尾,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但火龙有躯无肉,龙形象欠佳。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以篓作节,节内点灯以代烟火,舞玩时龙首高昂,灯火蜿蜒,景象十分壮观。但龙体态不全,身躯仍少真实感。最后形成的肉龙,以彩绘纸粘糊龙身,龙体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躯体伸缩自如,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熠熠生辉,美观动人。由于肉龙体态长大,舞玩时形如蠕动,故又称“蠕龙”。

近几十年来,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集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龙一身,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神威贲张,大有吞云吐雾、气夺天地之概。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铜梁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装饰型小蠕龙,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建国35周年庆祝时,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铜梁龙已超越国界,飞向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


 铜梁龙灯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其发展经过了火龙、正龙、

  肉龙三个阶段。早期的火龙用绳索、竹篓连接头尾,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但火龙有躯无肉,龙形象欠佳。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以篓作节,节内点灯以代烟火,舞玩时龙首高昂,灯火蜿蜒,景象十分壮观。但龙体态不全,身躯仍少真实感。最后形成的肉龙,以彩绘纸粘糊龙身,龙体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躯体伸缩自如,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熠熠生辉,美观动人。由于肉龙体态长大,舞玩时形如蠕动,故又称“蠕龙”。近几十年来,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集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龙一身,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神威贲张,大有吞云吐雾、气夺天地之概。

    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近年铜梁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装饰型小蠕龙,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建国35周年庆祝时,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现在铜梁龙已超越国界,飞向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

我要咨询 我要提问
登录账号 联系电话 验证码 提交

最新订单

相关攻略

最新点评

24小时服务热线
0871-65820968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
游客中心
微信扫一扫,更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