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行松商旅网-商旅出行服务管家,为您的出行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网站首页  >  资讯  >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文章摘要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建于1959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中文名称: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地    点: 四川省自贡...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建于1959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images/1/2020/01/e72733535p3zSO461nsx5LTT276io5.jpg

中文名称: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地    点: 四川省自贡市市区解放路107号 

开放时间: 常年对外开放 

馆藏精品: 岩口簿 

开馆时间: 1959年 

票    价: 成人20元学生半价


发展历史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科技史专业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釜溪河畔的龙凤山下。1959年建。馆址为修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会馆。这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艺术的实物标本。

场馆诞生

1959年,由邓小平同志倡议在西秦会馆内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从零开始,经过41年来的努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执着的追求中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

建立初期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整整比祖国晚10年诞生,但它的命运却和共和国紧紧相连。建馆之初,馆里仅有10来名干部、职工和亟待修缮的西秦会馆,没有基本陈列,缺乏藏品、经费和专业人才。博物馆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

首先从基础开始,组织了西秦会馆的维修和盐史文物的抢救。老一辈职工一次次地深入盐厂,依靠全市各盐业单位的支持,依靠老盐工们的热情帮助,开展了盐业史文物的征集,很快就征集、收藏了以自贡盐业钻治井工具为代表的一批盐业史文物和地方文物。

在此基础上,1962年推出了首届盐业史基本陈列。这届陈列几经调整,几度消长,奠定了盐业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的雏形,也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遭受摧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盐业历史陈列全面闭馆,博物馆事业备受摧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馆职工以布置“红海洋”为名,巧妙地覆盖和保护了西秦会馆内的大量木雕石刻。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博物馆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振兴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博物馆事业出现了生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走上了振兴之路。

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全馆职工信心百倍地投入了《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展出。1981年展出后,该馆又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后经过3次较大的调整,特别是1986年的更新改造,终于以它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以飨世人。在300余米的展线内,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方面的恢宏画卷,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增加了陈列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深受观众的好评,为专业博物馆办好陈列走出了一条新路。

科研工作

为了陈列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科研工作同步展开,成立了井盐史研究部门,开始了井盐史研究。先后有数十篇论文在《文物》、《四川文物》、《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四川大学学报》、《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等刊物上发表。

专题研究

从80年代中期以来至90年代初,该馆又组织科研力量,从事井盐史专题研究。先后与盐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合作,承担和完成了四川省“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井盐科技史》一书的编写和《自贡市盐业志》的编纂。1990年又推出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四川盐业发展历史的专著《川盐史论》,均先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批成果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分别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和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使我馆在井盐史研究方面,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在井盐史研究过程中,80年代中期以来,该馆开始将科研与盐业遗址、遗迹的考察相结合,与抢救、保护盐业文物相结合,多次组织了四川境内的盐业考察,不仅为科研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将文物征集的范围从自贡扩大到全川,收藏了一批代表早期大口井和卓筒井生产方式的工具和设备。

在馆藏文物研究方面,完成了列入四川省科委和自贡市科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这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古代井盐钻采工具的专著。1990年5月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一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创办于1976年的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于1986年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又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编辑出版馆刊的同时,从80年代中期起,该馆还陆续编辑、公开出版了《四川井盐史论丛》、《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盐史论著目录索引》、《当代盐业文选》等盐业史论丛和工具书。

这一时期,以《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自贡市盐业志》为代表的一批井盐史和馆藏文物研究成果的出现,《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基本陈列的推出,以及馆刊的公开发行,在学术界和博物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对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983年,我国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博协会议上,将该馆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七个博物馆之一进行了介绍。1990年,该馆作为发起和主要承办单位,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制定规划

这一时期,该馆还开始了“以文补文”的探索,努力创造条件,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自80年代后期以来,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展,使“以文补文”初具规模。馆里在没要财政一分钱,没向银行贷一分钱,没有专门人才的条件下,挖掘潜力,艰苦创业,敢闯敢干,先后开办了10余个“补文”项目,为业务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92年以来,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锐意进取,深化改革,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制定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力争在本世纪或下个世纪初,把该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一流并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总目标,并把该馆的工作目标确定为:征集、收藏以井盐为主,包括海、湖、池盐在内的盐业历史文物和资料,开展盐业史研究,组织中国盐业史陈列和临时展览,普及科学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我馆开始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1993年,首先在馆内全面实行了改革。改革了旧的人事制度、行政管理、科研体制和分配制度;引入了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项业务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科研领域,从1993年开始,该馆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盐业史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先后组织编写和公开出版了《中国自贡盐》、《滇盐史论》(合作)、《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合作)、《中国古代钻井、采气技术》等专著和图书;实施了《中国盐业历史》、《中国盐业经济》、《中国盐文化》、《中国盐业史辞典》等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初步形成了盐业史研究的体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与此同时,加强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的系统研究,已完成《西秦会馆木雕、石雕艺术》一书,这是一部系统研究该馆建筑雕刻艺术的专著(待出版)。

在文物工作方面,1994年以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又多次组织三峡库区、云南、河北、山西等地盐业考察,征集了一批井(矿)盐、海盐、池盐的文物、标本和资料,使该馆藏品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馆藏藏品的基础上,还加强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实施科学保护。与四川省文化厅、成都科技大学联合进行了自贡盐业铁工具的防锈保护课题研究,研制出CLFJ防锈处理配方。1993年通过省文化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并用于该馆古代钻治井工具群的保护,有效地遏制了这批文物的锈蚀,为科学地保护好这套世界唯一的古代钻治井工具提供了保证。此外,还进行了西秦会馆石刻保护技术研究和陶器修复技术研究。这些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成果,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文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举办展览

1995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987年以来的陈列再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门庭冷落、观众滑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此,该馆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对基本陈列制盐部份进行了全面更新。采用现代陈列手法,运用立体的、开放的、大型景观式的表现手法,引入现代艺术光源,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成功地再现了汉代的井盐生产、鼎盛时期清代的天然气开采、制盐,以及当代先进的真空制盐。改造后的陈列一改过去盐业史陈列老气横秋的格调,增添了朝气和活力,使观众耳目一新,也开辟了专业博物馆陈列发展的新时代。

同时,还大力举办临时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1992年以来,先后举办临时展览100多个,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一时期,该馆的宣教工作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在宣教手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从传统的等观众上门“受教”,走向了走出馆门去“请”和“找”观众“授教”。首次与市内12所学校签定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约。签约之后,该馆千方百计引进和组织精品展览,做好接待、讲解、服务工作,使学生观众人次成倍增长。另外,馆里还派出专家、专业人员、讲解员奔赴部队、大中小学校宣讲盐业历史、名城自贡、书法艺术等。在“请”和“找”观众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新的贡献。

千年盐都

千年盐都,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其美丽的缩影。它以其瑰丽的建筑和丰富的内涵,四十一年来迎送了数不清的中外观众和佳宾。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秦会馆和王爷庙就接待观众约600万人次。先后接待过万里、乔石、方毅、张爱萍、李铁映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过巴金、任之恭、孙道临、赵忠祥、王锡爵、邵逸夫等知名人士。

此外,还对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每年创“补文”收入20余万元,为馆的事业发展赢得了资金,大大缓解了经费短缺与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增强了事业发展的造血功能。

建馆以来,该馆还多次对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使这两座清代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为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一道亮丽的丰采!

四十年后的今天,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已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及其附属建筑西秦公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全馆有正式职工50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31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设有6部两室一科,肩负着科研、文物保护、古建维修、陈列展览、宣传教育、馆刊编辑出版、“以文补文”、安全保卫等工作。

1993年以来的改革,竞争和激励机制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全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项成果连续不断,各种荣誉不期而至,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推进。

先进人才

该馆先后有100余人次受到市级政府部门以上奖励。其中获部、省、市级政府奖励的50余人次。涌现出了自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市的“十大杰出青年”,省的“优秀青年”,文化部的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全国安全保卫先进个人。在该馆科研成果中,仅获省、部、市级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茅以升科技基金奖的就有35人次。馆刊《盐业史研究》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

馆里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省市的“以文补文”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王爷庙音乐茶座被评为全国文明娱乐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步入不惑之年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将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开拓,积极创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再铸辉煌而努力奋斗!

授牌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接受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馆藏文物

岩口簿

盐史文物主要是反映井盐钻井、采卤、输卤、制盐的生产工具和设备,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契约、帐册和当时采用传统方式钻井的原始记录——岩口簿等。

治井工具

在井盐生产工具和设备中,大量地是井盐钻治井工具。共珍藏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井盐凿治井工具130余种,约400多件。这些工具形态各异,轻重、长短比例悬殊,有的长达5米,有的又不足1米;既有重达数百公斤者,又有轻为几公斤的。

工具分类

按用途分,凿治井工具包括用于正常钻进的钻头,用于特殊作业的钻头,打捞工具,补腔工具,测井工具和修治木柱工具等几大类。在这些工具中,凿井工具长大粗重,锋刃钢利,既能适应钻凿不同岩层和不同井段的需要,又能满足井下特殊作业的要求,把盐井凿达上千米,这在当时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成就。

打捞工具

打捞工具则构思巧妙,制作精巧,种类繁多,各具神通,能够成功地取出掉入井内的各种物件和排除井下发生的事故。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自贡盐场的工匠正是采用这些工具,创造了世界钻井史上的奇迹,凿成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为人类文明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馆藏凿治井工具,既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载体,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和水平。

契约帐册

馆藏盐业契约和经营帐册亦是珍贵的盐业历史文物。馆藏盐业契约形成时间上起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下至民国37年(1948年)。这两百多年间,正值中国封建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历史阶段,这些契约再现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若干方面,反映了清代以来自贡盐业的经营管理和井灶租佃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井盐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盐业经营帐册则系统地反映出井盐业的生产经营,是盐史文物中的珍品。

馆藏岩口簿是反映清代以来井盐凿井成就的珍贵文物。它记载了钻前准备、凿井过程中每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每天凿井的进尺,岩层情况、井下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处理事故采取的措施与办法等内容。岩口簿中保存的传统凿井工艺和地质资料是罕见的,是研究清代以来凿井工艺、地质钻井录井和古代科学技术的珍贵文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馆刊介绍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

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

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

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场馆成就

建馆四十多年来,该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现有近2000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曾对本馆做过专题介绍。该馆馆址由两座古建筑组成,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及其附属建筑,占地6303m2;一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占地705m2。


研究意义

该馆收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中实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件。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馆藏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价值。

《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陈列中的清代凿井机械碓架,靠人力踩动,以铁制钻头冲击井底岩石,可将盐井凿达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钻进各种岩层的钻头多达10余种。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

该馆还在馆外保护和复原了开凿于1772年的小桥井,1835年凿达1001.42米,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千米深度的□海井。盐运商会馆王爷庙,是反映清代井盐生产和运输的现场陈列。馆刊有《井盐史研究》。


参观信息

开放信息

该馆基本陈列为《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并可同时举办1~4个临时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人约20万人次。


地理位置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市区解放路107号。

 ab718a6d8f40bf4bc585136dfb93c42b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咨询

       

途行松商旅,高端商旅出行服务平台

平台宗旨:不管客人到哪里,用专业和人脉网络帮客人解决一切商旅出行需求,让旅途出行轻松便捷无忧。


微信图片_20231017130519


上一篇:资阳东来桃源景区 下一篇:自贡彩灯博物馆

相关阅读

  • 武汉规划展示馆
    武汉规划展示馆

    武汉规划展示馆位于武汉市民之家东翼,于201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按照“全国领…

  • 黄冈市博物馆
    黄冈市博物馆

    黄冈博物馆省级文化名城——黄州,于1957年兴建。1958年董必武亲笔题写了馆名…

  • 黄冈麻城博物馆
    黄冈麻城博物馆

    麻城市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陵园路48号,将军广场南侧,西侧是麻城烈士陵园,正面…

  • 喀什市艾提噶尔民俗文化旅游区
    喀什市艾提噶尔民俗文化旅游区

    喀什噶尔民俗馆位于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旁,占地1500平方米,馆内已有大量的实物…

24小时服务热线
0871-65820968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
游客中心
微信扫一扫,更优惠!